| 加入桌面 | 手机版 | 无图版
高级搜索 标王直达
排名推广
排名推广
发布信息
发布信息
会员中心
会员中心
 
当前位置: 首页 » 海尔 » 安徽 » 蚌埠 » 正文

“土锤”郭昊东二十年的“三次转身”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8-05-28  浏览次数:26
核心提示:新华社银川5月23日电 题:“土锤”郭昊东二十年的“三次转身”新华社“中国网事”记者许晋豫在宁夏农村,一些农民会用“土锤
新华社银川5月23日电 题:“土锤”郭昊东二十年的“三次转身”新华社“中国网事”记者许晋豫在宁夏农村,一些农民会用“土锤”一词自嘲,原形容那些头脑简单、四肢发达的人。来自宁夏彭阳县农村的郭昊东,自21岁走出大山成为一名农民工,到组建施工队,到成立“土锤网”,用20年时间完成了人生的“三次转身”。常以“土锤”自居的郭昊东说,社会的发展离不开我们这些“土锤”,尽管“土”,我们也在用双手改变着世界。山里娃成“全国优秀农民工”在宁夏银川市某建筑工地,大楼主体已经建成,建筑幕墙装饰正在快速推进。郭昊东正在查看一批新到的石材,如果不是因为着装的区别,皮肤黝黑的他与普通农民工看不出有没什么区别。郭昊东的家乡位于贫穷干旱的宁夏西海固地区,因家境贫寒,高中毕业后,他便来到银川市打工,完成了从农民到农民工的“第一次转身”。当时信息闭塞,找工作或挨家挨户找,或通过“黑中介”找,这让初入社会的郭昊东吃了不少苦。“刚到银川时人生地不熟,我四处借了60元中介费才找到一份工作,没想到不久脚被钉子扎穿,当时我又瘦又弱,只能回家养伤。看到我没挣到钱还受了伤,父亲不说话,只是默默地编背篓、纺毛线。”郭昊东感叹,那时受的罪,主要是吃了信息闭塞的亏。郭昊东在积攒了一些家底后便到信息畅通、机会更多的大城市工作。他于2001年来到北京从事建筑外墙铝塑板销售,随后从铝塑板安装上找到商机,发动亲戚朋友成立了“郭昊东施工队”,完成了从单打独斗到团队作战的“第二次转身”。没几年,施工队人数便达到300多人,成员都是来自彭阳及周边县的农民。2008年是郭昊东崭露头角的一年,凭借扎实过硬的技术和良好的口碑,他不仅承担了国家会议中心的部分施工任务,还被评为“全国优秀农民工”。郭昊东说:“施工队成立之初是纯劳务,全凭热情和厚道,能吃苦、踏实是我们参与奥运场馆建设的一个重要原因。”十多年间,郭昊东的施工队共培训农民四五千人,造就了一批“电焊村”“水暖村”,还带出一支老板队伍。蒋建华2008年前还只是彭阳县的一名普通农民,加入郭昊东的施工队后,他从小工做起,如今已成为一名领班,整个家庭也因此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 海尔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海尔
点击排行
 
最新供应信息
 
 
购物车(0)    站内信(0)     新对话(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