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入桌面 | 手机版 | 无图版
高级搜索 标王直达
排名推广
排名推广
发布信息
发布信息
会员中心
会员中心
 
当前位置: 首页 » 海尔 » 云南 » 曲靖 » 正文

外媒:研究称东亚破坏臭氧层化学物质排放量增加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8-05-22  浏览次数:46
核心提示:参考消息网5月18日报道 法媒称,研究人员16日透露,《蒙特利尔议定书》所禁止的一种破坏臭氧层的化学物质在大气层中减少的速度最
参考消息网5月18日报道 法媒称,研究人员16日透露,《蒙特利尔议定书》所禁止的一种破坏臭氧层的化学物质在大气层中减少的速度最近放慢了一半,表明有人严重违反了这项条约。据法新社5月16日报道,包括夏威夷“冒纳罗亚观测站”在内的遥远地点对化学物质CFC-11的测量结果表明,东亚可能是重新生产这种化学物质的源头。一个国际科学家团队在一份研究报告中得出的结论是:“我们证明,大气层中CFC-11的减少速度在2002年至2012年保持稳定,但在2012年之后放慢了约50%。”报告称:“这一证据有力地表明,2012年后增加的CFC-11排放量来自东亚。”平流层中的臭氧层位于地球表面上方10公里至40公里处,能够保护地球上的生物免遭致命的紫外线辐射。报道称,1987年达成的《蒙特利尔议定书》禁止生产和使用氟氯碳化物(CFCs),这类物质能够通过化学反应破坏臭氧层,特别是南极上空的臭氧层。如今,南极上空的“臭氧层空洞”正显示出明显的缩小迹象。针对研究人员的发现,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在一份声明中说,“臭氧层仍然有望到本世纪中叶恢复正常”,但“全球CFC-11排放量的持续增加将威胁这一进展”。CFC-11的减少速度放慢也会影响应对气候变化的努力。英国帝国理工学院教授乔安娜·黑格在评论这份研究报告时指出:“氟氯碳化物作为长期存在的温室气体的作用也许更加严重。”报道称,氟氯碳化物是比二氧化碳或甲烷的作用强大得多的温室气体。20年前,氟氯碳化物对人为导致的全球变暖的贡献率大约为10%。20世纪七八十年代曾广泛应用于喷雾装置以及制冷和空调系统中的氟氯碳化物在自然界中并不存在。研究报告称:“这是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实施生产控制措施以来,三种数量最多、寿命最长的氟氯碳化物之一的排放量首次出现持续增加。”研究人员说,CFC-11的减少速度放慢可能会阻碍臭氧层恢复到正常水平,或至少不会像人们希望的那么快。
 
 
[ 海尔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海尔
点击排行
 
最新供应信息
 
 
购物车(0)    站内信(0)     新对话(0)